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玉林的“地下长城”——防空洞

时间: 2024-03-21 15:23:54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刘赛


教育中路一个防空洞的主入口已锁上。

这栋房子下面曾是防空洞的主入口

透气口内部。

小入口内部狭窄


防空洞小入口。

防空洞透气口。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刘赛)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热潮,一大批人防工程相继建成,形成了纵横交错、遍布大江南北的“地下长城”。当时,玉林也不例外,同样在各地挖了不少防空洞。近日,记者采访了玉林文史爱好者黄继军,他曾经目睹了玉林地下防空洞的开挖,也曾经深入防空洞里“探险”。

人扛肩挑挖出十几公里长的防空洞

玉林的防空洞开挖时间在1969年,玉林县城和北流、容县等地也挖有防空洞。“每个有条件的单位都需要挖防空洞。”黄继军回忆说,“当时的要求是遇到敌机来袭,防空洞洞口周边500米内的人群,5分钟内要进入防空洞躲避。因此防空洞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掩蔽人员和物资的主要设施。”

由于条件有限,当时人们挖防空洞主要以人力为主,由政府相关部门指挥指导,使用的工具为铁锹、锄头,靠着人扛肩挑把泥土从洞里转移出来。“玉林城区防空洞的骨干通道,从玉州区政府开始,途经锡昂中学、大府园、中医医院、东成小学、盛业家园一直到原地委大院,防空洞就像地下长城一样,弯弯曲曲,估计长度有12到15公里,相距300米到500米有一个入口。”黄继军说,“各单位自己挖的防空洞有长有短,长的几十米,有条件的话都要和骨干通道连在一起。”

“抗日战争时期,玉林曾被日军轰炸,人们对空袭惨烈有着深刻的记忆,当大家接到挖防空洞的通知后,参与积极性都很高。”黄继军说。

少年时代曾经到防空洞里玩耍的黄继军对玉林的地下防空洞记忆犹新, 他说防空洞高约1.8米到2米,宽1.2米到1.6米,可容两人错身而过。墙壁为青石或青砖筑成,地面有浅浅的凹槽,可以让积水排出。防空洞照明有电灯、煤油灯和汽灯,洞里宽阔的地方可作指挥部,有主洞口和副洞口,每隔一段距离还有透气孔,墙体上有用油漆画的箭头指引人们进出防空洞。另外,防空洞的深浅不一,有几米深的,也有十几米深的。

平时,防空洞的每个主洞口都有人值守,或者有铁门拦路。1973年,黄继军和小伙伴们曾偷偷进入防空洞玩耍,里面阴凉潮湿,不时有老鼠、蛇、青蛙出没,不熟悉的人钻进洞内,非迷路不可。大约到了1980年,防空洞才停止开挖,有关部门就把主洞口封闭或者锁起来。

不少玉林人年少时曾入防空洞“探险”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年玉林城区的地下防空洞的入口越来越少。目前在教育中路玉州区政府后面依旧可看到有一个防空洞的主入口,它宽可让一辆汽车驶入,高约3米,深约30米,现在同样也关上了铁门,“不过,玉林地下的防空洞大部分还存在。”黄继军说。

“在原地委大院里,现在也还有防空洞。”近日,黄继军带记者来到人民东路原地委大院,在一块荒废的空地上,看到一个防空洞的入口,高1米多,洞口狭小,仅可1人进入,洞道倾斜到十几米的深处,洞两边为青砖,有树根攀爬在墙壁上,洞顶为水泥板。在防空洞入口不远处,有一个凳子大小的垂直洞口,洞口有水泥板挡雨,“这个是透气口,我们的脚下便是防空洞。”黄继军说,“大院里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少年时代都进入过防空洞里探险,还抓过手臂一样粗的塘角鱼。”

在大院一家幼儿园后面,有一栋一层高的房子。“房子是后来盖的,地基还是当年留下的,它下面是一个主洞口,里面比较宽敞。”黄继军说。

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严峻,除了玉林城区挖防空洞外,周边有的山岭也挖了防空洞,有的还挖了战壕。“牛运岭、塘步岭、五岗岭、喇叭山、白马岭等都挖有战壕,设有防空哨,有掩体,布置有高射机枪位,常常有民兵来训练。”黄继军说,“战壕宽1.2米到1.4米,都是人们一铲一铲挖出来的,现在在牛运岭,还能依稀看到当年战壕的痕迹。”

“这些地下防空洞和战壕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是当时的‘地下长城’,反映了人们团结一致保卫和平的决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防空洞已经封闭,但我们国家国防力量也变得更加强大,人防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玉林那个时候挖防空洞的经历,对我们记住历史,牢记国防的重要性,热爱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黄继军说。

原标题:

玉林的“地下长城”——防空洞

责任编辑: 李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