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玉林饮食文化探源:

从古代走来的【食医合一】

时间: 2023-07-03 15:00:31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王耀前


五指毛桃是玉林人餐桌上常见的“食医合一”的食材。


因为药材需求量大,玉林本土不少人从事中草药材生意。


玉林银丰中药港的兴旺,见证了玉林“食医合一”的习俗。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王耀前)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历史,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古时的玉林,是岭南古瓯越、骆越民族杂居之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此处的“天”,对于古代玉林而言,应理解为“生存”“立足于世”之意。

广西自古被视为“南蛮之地”,山峦叠嶂,森林遍布,野兽出没,天气炎热潮湿,故瘴气弥漫。而玉林地处“南蛮之地”之东南,其瘴气尤甚。古时外地到玉林或途经玉林南下的人,“十去九不还”,故有“鬼门关”之称,流民贬官皆视为畏途。在如此环境下,玉林人能够一代代繁衍生息下来,与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玉林人很早就懂得从中草药中取其味、摄其精华与食物同食,以滋补强身。玉林的美食,一直与中草药“同根而生,同脉而长”,形成了玉林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元素——“食医合一”。

“南越武帝”借中草药脱困

关于玉林美食“食医合一”的说法,有这么一个传说。据传,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赵佗率军来到玉林(当时为鬱林)境内后,士兵出现了头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出现了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赵佗也未能幸免。随队的医生用尽了各种偏方进行救治,疗效甚微。

赵佗好生奇怪,军队里的士兵大多为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且身强力壮,一路南下,都是生龙活虎的。怎么一进入鬱林,就出现这些症状呢?不得已,赵佗走进了一户土著人家,咨询当前军队遇到的难题。正巧这位土著人是当地的望族,精于医术,他告诉赵佗,此为中了瘴气所致,可到寒山采摘野生橘子与其他中草药煲水饮食,即可除之。于是赵佗派人到寒山摘果。(此事在北宋年间的《元丰九域志》中有记载,在此书的“鬱林州”一章中,关于寒山名字的由来有如此记载:“南越王尉佗(赵佗)遣人入山采橘,经七日方回,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而得名”。)

赵佗按照土著人的方法行之,果然奏效,士兵很快康复。后来,赵佗又听从这位土著人的建议,让军队伙夫在煮菜时加入了附子、丁香、八角、小茴、归参、陈皮等中草药,防止瘴气侵袭。果然,此后军队再未出现过类似现象。自此之后,凡是来鬱林的外地人,无论是旅游、经商,或者为官,莫不以赵佗的饮食之法为范本。而这,其实也是生活在鬱林的土著人的饮食之道。

药食同源为古代鬱林饮食 的“标准范本”

其实,药食同源是古代鬱林饮食的“标准范本”。在宋代被贬至广西为官的范成大所著《桂海虞衡志·杂志》中有这样的记录:“瘴,二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瘴者,山岚水毒与草莽沴气,郁勃蒸薰之所为也。其中人如疟状,治法虽多,常以附子为急须,不换金正气散为通用。邕州两江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为尤毒。”而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里划分了瘴气的种类;记录了瘴气的防治以附子为急需的用药,防治瘴气有熏蒸方法等。

由是可以看出,凡是有瘴气之地,均采食中药以驱之。如此,药食同源便也成了鬱林饮食的“标准范本”,很多美食都会加入一些中草药,既增其美味,又有疗疾养生效果。一代传一代,延续至今。譬如玉林最有名的美食之一——牛巴,就用了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参、陈皮等十几种中草药配制,经烤干、蒸炊、油炸、焖、回锅油炸等工序加工而成。其“甘香味道妙”,色似咖啡,锃亮发光,且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是玉林人下酒、馈赠亲友的佳品。

特殊的地理气候 让玉林成为“食医合一”先行者

据玉林市文史爱好者黄继军介绍,关于玉林饮食“多与中药同食”之说,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年李宗仁来到玉林后,一吃到煎炒的菜或无节制饮酒,就容易喉咙肿痛,遍寻玉林本土中医治疗,竟是“吃药时好,停药又复发”。后来,有人建议他食用人面子。李宗仁半信半疑尝试后发现有效,此后便经常让军队的厨师给他制作人面子酱,以此防病治病。记者网上查阅得知,人面子也叫仁稔,有中药之效。据《岭南采药录》载:“人面子性平,味甘酸,醒酒,解毒,治偏身风毒痛痒,去喉痛等症。”从这点看,李宗仁喜欢食用“人面子酱”也属入乡随俗。

玉林天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利理也认为,玉林人极推崇“药食同源”,主张“如有病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如薏仁、马齿苋、无花果等,都是玉林人餐桌上常见的药食两用食材。玉林人春天喜欢用枸杞煮汤,夏天爱喝绿豆冬瓜汤,秋季则是百合莲子羹,冬季更是根据人身体需求在食材中添加药材,达到健康和养生的目的。

“食医合一”这一说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养生学说。在《黄帝内经》和《难经》等古代医学著作中,就有类似的说法。这些著作认为,食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还可以起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在古代的中国,食物和药物被看作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中国的养生学说中,也强调了“食医合一”的理念。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民食之以精,用之以文,能无愚乎?”的论述,强调了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也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以养气,果以助之,畜以益之,菜以充之”等类似的说法,将食物分为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强调了各种食物的不同作用。而玉林,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早就在这方面做起了“先行者”。因此,玉林美食“食医合一”这一理念正是因地制宜、代代传承的产物。

原标题:

从古代走来的【食医合一】

责任编辑: 李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