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党建引领 解码乡村“好日子”

时间: 2024-09-16 10:02:27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刘思艺

博白县文地镇中苏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路两边,乡村道路路路相通、店店相连,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中苏村聚集了一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挥出村民勤劳肯干的竞争优势和地处两省(区)三镇的地理优势,“三公里就业圈”的美丽图景正在缓缓呈现。

村民冯大姐利用守店空闲时间编织增收。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谋幸福

文地镇中苏村党总支率先提出:将盘活庭院土地作为发力点,促进小个专蓬勃发展,拓宽了本地村民就业增收的致富渠道。

这一边,村“两委”大力欢迎返乡老板在村里创办企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村级小微企业聚集区,广西众强矿业、博白县连营电子加工有限公司、博白日月编织厂等多个公司将厂房设在该村,解决就业100余人,村民月均增收1500余元,帮助闲散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实现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另一边,该村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争取“庭院经济”项目。该村联合博白冠宇农机公司,大力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成立博白县冠宇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将农机服务事业建立在党支部上,为农户流转土地资源共计500余亩。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冯学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讲授机械种植技术、推广饲料产品、提供粮食烘干服务,成功延长了水稻种植的产业链条,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和项目。

发展庭院经济,村民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中苏村瞄准了农民增收致富目标,致力解决村民“就业参与低、发展路径窄、劳动时间散”等问题,着力解码“乡村如何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难题,鼓励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借助家中一楼及门前庭院的方寸地,设立出自家的庭院加工生产点。该村聚力实施庭院经济中的草编工艺品项目,“产业+庭院+个体户”的庭院经济新型合作模式逐步铺开。

在家中经营五金生意的冯大姐,利用不用招呼顾客的空闲时间,一边不停手上的草编工作一边接受采访。她的言谈中透着喜悦:“在我们村,只要休息时间手上不停,不愁赚不到钱!一人一个月收入可以增加近千元呢。”

可以用一句话来精确形容中苏村的消费市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饭店、小卖店、五金店、快递驿站等46 家个体经营店铺,涵盖了中苏村村民平时的消费场景,所打造出的“十分钟服务圈”,守住了中苏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烟火气。

本地就业有保障,日子有奔头

产业发展,是聚人气、促增收的根本途径。如何让村里产业效益高、就业不用愁?中苏村选择将村内闲置宅院、猪场建成厂房,设立“就业帮扶车间”,直接把产业“拉”进厂房,把工作岗位“安”在家门口,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在中苏村的连营电子厂组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订单产品。杨大姐既是中苏村村民,也是厂里的工人。“以前在外地上班,父母在家照顾孩子们,这两年父母年纪大了,孩子上学还需要照看,在外面打工心里实在不踏实!”杨大姐一提到之前在外务工的日子,就对家人心怀愧疚。“现在好了,我白天在厂里上班,下班回家就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家门口就业,生活就是稳定!”

连营电子厂“就业帮扶车间”发生的情况,只是中苏村实现就业帮扶的一个缩影。落户中苏村的各家企业,选择推行弹性工作制:农忙时节,或家里有婚丧嫁娶,员工可以调整时间,让员工灵活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中苏村把就业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紧抓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这两个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盘活了村里村民的庭院土地,通过就地经营、就地建厂、就地就业等形式,探索和完善“村企互联”长效机制,吸纳当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实现了有温度的乡村振兴。

原标题:党建引领 解码乡村“好日子”

责任编辑: 覃维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