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窗外的芒果熟了

时间: 2024-09-11 15:11:47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胡富光

“池塘里没有水,鱼儿就没有生命;我离开了教育,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摘自黄志源手记

今年89岁的黄志源老人有着71年教书育人的非凡经历。

1997年初,黄志源从北流市初级中学校长岗位上光荣退休。可是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自从18岁登上三尺讲台,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心早已融入他的血液里。黄志源经过调查,发现当时北流城区只有两所高中,远远不能满足有着120多万人口的北流市学生入学的需求,许多农村孩子特别是农民工子女读书很难。黄志源想:自己最挚爱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退休后还应该为北流的教育事业尽点力,作点贡献。于是,在1998年秋,他与几个合伙人谋划在北流市创办一间民办高中。

经过几番选址,最后把校址定在北流城区一个叫“富林塘”的地方。校址定下来了,关于学校的命名,不少人建议用“志源中学”,原因是黄志源在北流教育界德高望重,名气很大,用他的名字作招牌容易招生。黄志源坚决反对:“我只是个平平凡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用我个人名字命名,还是以地名来命名为好。”由此,玉林市第一间民办高中——“北流市富林中学”正式诞生了。

可是这次“夕阳之旅”远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顺利和美好,为了把一间民办学校办好,黄志源校长饱尝了种种的酸甜苦辣。

富林中学创办之初,百废待兴。学校建在一个小山包上,建筑混乱,杂草丛生。黄志源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围绕学校“连轴转”:带领后勤人员自力更生建设校园,冒着烈日在校内锄地种花植树种草,种下了各种果树40多株;当时人们对民办教育普遍带有怀疑和偏见,为了打消人们的各种疑虑,黄志源亲自带领老师走街串巷、下乡入户宣传富林中学的办学宗旨和前景;虽然付出了许多艰苦努力,学校创办第一年也仅仅招到87名学生,不到计划招生的零头。

屋漏又遭连夜雨。学校刚成立不久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主办单位停止经济投入,学校一切债务都压在了黄志源一个人身上,学校面临倒闭。1999年,几百个办学股东闹着要退股,每天都有不少股民到学校大门围攻学校。当许多人怀疑富林中学还能撑多久时,黄志源铿锵表态:“我是共产党员,富林中学不能垮,必须坚持办下去!”

几经周折,闹退股的风波终于平息了下来。几年后,几十万元的股金全部退清给股东们。股东闹退股的风波停息了,可工头又上门逼债了。学校欠下工头310多万元工程款,工头上门逼债并扬言要封学校的大门,封住教室不准用。黄志源义正词严、苦口婆心终于说服了工头。为了还清这几百万元的欠债,他带领富林中学的老师整整苦干苦拼了6年,一直到2006年才把全部欠款还清。

在黄志源和一帮志同道合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也逐渐走上了正轨。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富林中学声誉日隆:继被评为广西一级高中后,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研部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因为办学有特色,被评为“广西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和“首届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到2008年建校10周年时,富林中学招生规模达到1500多人,高考也取得了突破,不少学生敲开了名牌大学的大门,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 黄志源被授予“全国民办教育杰出校长”荣誉,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原来人们普遍唱衰的学校,在他手里却办成了一间 “校风正、教风好、学风纯”的学校;“灰姑娘”变成了“金凤凰”,这里面凝聚了黄志源老校长的多少心血啊!

富林中学生源复杂,多数学生来自家庭贫困的山区农民家庭,许多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公办学校不愿要的所谓“差等生”。但是在黄志源看来,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不应该遭到遗弃,他们比优秀生更需要尊重和关心。学校成立伊始,黄志源就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感恩教育、前途教育和人品教育,倡导爱心教育,有教无类,以爱导航,把关爱学生作为学校的首要职责,坚持让每一个走进富林中学的学生都能重新开始;坚持让每一个走进富林中学的学生都能留得住;坚持让每一个走出富林中学的学生都能成才。

学校在广西中学中最早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其解除心中的疙瘩。为方便与学生沟通交流,黄志源还专门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校长信箱”,让学生随时把意见投到信箱里,每周周六则是铁定的“校长接待日”,学生可以直接来找校长,他当场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富林中学还十分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独立能力的培养。从2013年开始,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全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创造了“两个自主管理”的特色教学,让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

自然界有一种很神奇的现象叫“蝴蝶效应”。一个好的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良好的连锁效应。

富林中学深谙此道,创办伊始就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学机制。富林中学在黄志源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部门围着教学转”的正能量,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校越办越出色。如今,走过办学26个春秋的富林中学,由始创时的87名学生发展到第三年的1400名,直至后来固定每年招收和毕业的1800多名学生,高考成绩连续19年居玉林同类高中冠军。2012年北流市教育局向全市提出“远学衡水,近学富林”的号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校20多年,黄志源当年带领后勤人员种下的果树年年开花结果。每到夏季,校园的25棵芒果树结满枝头,把树都压弯了。从树下面走过抬头都可以咬到芒果,可没有一个学生偷摘。每年等到芒果成熟了,学校工人摘下芒果后先分给全校学生,之后再分给教职员工。学生们都说:“学校领导吃个果子都先想到我们学生,让我们倍感温暖。”玉林市教育局的领导到校检查工作,他们说:“看到你们学校的芒果那么多,都没有学生去偷摘,就知道你们学校的校风有多好了。”

岁月催老了人的容颜,但是磨不掉黄志源对教育的热爱,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公办学校或者民办学校,他都是以校为家。每天清晨5:00起床,5:30准时到学校(冬天推迟半个钟头),晚上到11时才回家休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来暑往都是如此。“教育”是支线,学校和宿舍是两头,围绕这“两点一线”黄志源一转就是70多年。他办公室的灯光是学校最早亮起,又是最迟熄灭的,成了师生心头的指路明灯。

黄志源喜欢读书看报,喜欢写笔记喜欢琢磨教育,他对物质的要求极为简单,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却很丰富。有人说黄志源当了几十年校长连飞机都没坐过,真是太傻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牌不上歌舞厅,他把学校作为自己的家;黄志源年岁已高,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等多种疾病长期困扰着他,他的心脏安装了起搏器,先后上手术台6次。26年来,那怕是寒假暑假,他除了患病住院,都一直坚持在学校上班。

“感念党恩,回馈社会;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这是黄志源写在笔记本上的座右铭。创办富林中学这一民办学校,黄志源从来不把学校作为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赢利工具,不乱花学校一分钱,而是努力把学校办成帮助学生圆梦大学的培养基地。富林中学穷人家的孩子多,学校收费不高,相反,学校还会在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来补助困难学生。有些学生家里遭遇了天灾人祸,黄志源就会安排学校及时给他们减免学费,对特困生还减免伙食费。黄志源本人也经常拿自己的钱给特困生治病、交伙食费、交资料费和回家的交通费等,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解决住房、婚姻、职称等实际困难的教职员工。

北流市富林中学不以办学赚钱为目的,而是把培养学生成才为目标,以践行“促进教育公平”为己任。创办26年来,在不花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黄志源励精图治,把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办成了“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为北流人民培养了11056名学生上了全国各地大学,成为广西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于2003年成立党组织,注重党建引领作用,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3000人,发展党员学生400多人。学校重视扶贫教育,先后拿出780多万元资金扶持全市农村贫困生,其中719人考上了大学。

已是耄耋之年的黄志源把一生献给了北流的教育事业。学校是他亲手操舵的一艘大船:他为学生撑起一片晴空,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最终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他为教师树立好榜样,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把爱岗敬业幸福教育的“接力棒”一茬一茬接下去;他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北流南部大伦山区孤儿吴登福同学在富林中学读书三年,学杂费、生活费全免,最终他得以考上福建工程学院;陈红梅同学是个聋哑女孩,她在富林中学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后来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成为玉林市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残疾女孩;沙垌镇学生家长陈积荣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时感激地说:“我家在山区,由于生活贫困,三个子女陈凤、陈秋虹、陈恒良都送到富林中学读书,全部费用(含伙食费)都是学校资助的,毕业后他们都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没有富林中学,我的孩子没有明天。”

富林中学占地不大,只有15亩,那条进校的“羊肠小道”如今已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洁净,处处鸟语花香,厚重的校园文化让人如沐春风。

每年高考前夕,正是学校教室窗外那20多棵芒果成熟挂满枝头的时候,学校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举行隆重庄严的“高考誓师大会”。满头白发、目光坚定的黄志源老校长总要前来击鼓助威。到底是快90岁的人了,他手中的气力是越来越少了,可是他擂鼓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洪亮,那么激荡人心。(胡富光)

原标题:窗外的芒果熟了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