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中医视角下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 2024-08-15 15:30:07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北流市中医医院儿科 钟植龄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习称“小儿多动症”。该病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特征,通常发病于学龄前期,在小学阶段其症状表现较严重,其患病率在学龄儿童中为3%~5%,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其情感、认知功能、社交能力等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面对这一挑战,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小儿多动症患儿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认识小儿多动症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有遗传倾向,还可能与脑损伤诸如早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等有关。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因。主要表现为好动、坐立不安,难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很难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种任务,易受外来影响而激动,难以控制的活动过多,说话过多,不守纪律,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由于在学习中缺乏必要的注意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学习困难,少数人有认知障碍。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多动症属于中医学脏躁、躁动症的范围,与健忘、失聪亦有关联。其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常涉及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等多个方面。

中医认为,该病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与肾精不足、肝阳偏亢、心脾两虚等病理状态密切相关。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神失所养,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阳偏亢,则易致情绪不稳、冲动易怒;心主神明,脾主运化,若心脾两虚,则心神不宁,脾气不健,表现为多动不安、自控力差。

针灸治疗的机制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达到治病目的。针对小儿多动症,针灸治疗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调神定志:针灸能够刺激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神门等,这些穴位具有安神定志、醒脑开窍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的症状。

平衡脏腑: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医生会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肾虚肝亢者加肾俞、行间以补肾填精、平降肝阳;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以益养心脾,从而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调和气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针灸能够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

基本治疗——

主穴选择: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交。这些穴位均为治疗神志疾病的重要穴位,具有安神定志、醒脑开窍的功效。

配穴加减: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医生会灵活选择配穴。如肾虚肝亢者加太溪、太冲;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痰火内扰者加丰隆、劳宫。

其他治疗——

耳针疗法:选取心、神门、肾、交感、皮质下、枕等耳穴,采用针刺、埋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刺激耳部穴位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头针疗法:选取顶颞前斜线、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等头针穴位,进行常规针刺,以改善大脑功能,提高注意力。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正规就医:针灸治疗虽然安全有效,但必须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家长切勿自行尝试或听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综合治疗: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教育和药物治疗等措施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个体差异:每个患儿的体质和病情都存在差异,针灸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套用他人的经验。

生活调护:治疗期间,家长应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多加关怀和爱护,切忌打骂、歧视和不耐烦,以免患儿自暴自弃。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做功课可分部逐一完成,成绩有进步就予以表扬和鼓励,不断增强其信心。

观察反应:针灸治疗过程中药关注孩子是否有晕针,疼痛不适,或是情绪等变化,以即时调整治疗方案。(北流市中医医院儿科 钟植龄)

原标题:

中医视角下的探索与实践

责任编辑: 韦藿珍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