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两个多月开展近40次公益讲座,听众达到2.5万多人

八旬老教授播撒文化种子

时间: 2023-12-05 15:08:42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党雪梅


李春秋教授为学生签名,勉励学生努力学习。

公益讲座上的李春秋教授神采奕奕。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党雪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66年前,陆川县珊罗镇的农家子弟李春秋通过苦读,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的一名学生。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材。

退休后,李春秋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他曾连续多年开展学习交流之旅,提升教师素质,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今年9月11日,86岁高龄的李春秋再次南行,在武汉、桂林、南宁、北海、玉林等地留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身影。截至目前,在这次学习交流之旅中,李春秋开展公益讲座40多次,听众2.5万多人,其中大部分为大中小学师生,亦有党政干部、企业家等。

从牛背牧童到高校教授,他用奋斗改变人生

1937年,李春秋出生在陆川县的一个农民之家。穷困潦倒的家境激发了他改变命运的坚强意志,他自小就懂得奋斗的重要性,即使是放牛的时候,也拿着课本,利用空闲时间读书。靠着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他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教师的摇篮。毕业后,李春秋留校任教,成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1998年,李春秋正式退休。退休之后,他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每天进行教育学术研究。这需要耗费相当多的脑力和体力支出。“记得有一年为了写一本书,在半年的时间内,我除了去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煤气站换了几次煤气,基本没有上过街,大量时间在校图书馆度过。”回忆起为教育学术研究所作出的努力,李春秋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十年来,李春秋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300多篇,个人独立撰写以及合作专著近30部,主编教材20多部,主编大型工具书和丛书10余部等,800多万字,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回乡举办公益讲座,激励师生成长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从玉林农村走出来,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李春秋连续多年开展学习交流之旅。而每次,他都会回到家乡的多个学校,开展教师职业道德、青少年励志教育等方面的公益讲座。今年10月初,他回到玉林,到玉林城区及周边县市的众多学校开展公益讲座。至今,他在家乡开展的讲座达到32次,听众近2万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讲座,李春秋整理了15个专题,其中既包含面向教师的讲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若干思考》《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等,也有面向学生的讲座——《老教授谈:我要读书、读好书》《人生·追求与成功——中学生成长路径探讨》等,还有面向家长、农村党政干部群众、企业家等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讲座。

一次讲座用时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一天需要开展多个讲座。这对86岁的李春秋来说,在体力方面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李春秋为能够帮助师生成长而充满了激情。10月23日,李春秋先后到陆川县米场镇中心学校、陆川县米场镇初中、陆川县福达初中、陆川县世客城初中这四所学校举办讲座。他说:“我每天6时起床,简单吃了碗泡面就出发。当天站着讲话五六个小时,虽然有些累,但觉得苦中有乐、很满足、很有意义。”

李春秋在交流中深深体会到,当代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成长成才愿望,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导:努力做到要有理想信念,要刻苦用功,要运用科学方法,要注意身心健康,要学会做人。

编写书籍,记录乡情乡音

除了进行教育学术研究,李春秋对家乡也十分关注。近年来,他策划编写了《我们的母校情怀——献给马坡中学建校80周年》《我们的陆川中学情怀》这两本书籍。而今,他正在主编《陆川县珊罗镇文明发展史》。这是他耗时8年多,策划、主编的一本记录珊罗镇历史的书籍。此次返回家乡之后,李春秋与乡贤积极沟通,用了大量精力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

“虽然我已经86岁,但是我的心态还很年轻。”而今,李春秋每天进行脑力工作三四个小时,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分享给更多人。为了保持良好的精力,他作息十分规律,注重保养,21时按时上床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每天下午慢走七八千步,风雨大雪仍然坚持。

“人生需要奋斗,在奋斗中完善自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创造人生幸福,在奋斗中延伸生命!”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李春秋努力将自己的晚年生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播撒文化的种子,让大众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

李春秋的学习交流之旅还未结束,他还将到多个城市的学校开展公益讲座。他说:“希望每位老师都能牢记自己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希望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原标题:

八旬老教授播撒文化种子

责任编辑: 李媚
关闭简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