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飞机上,两名乘客将1岁多的女童抱进厕所“立规矩”。生活中,“关小黑屋”式的“恐惧教育”也是屡见不鲜——

“恐惧教育”会给儿童留下无法抚平的创伤

时间: 2024-09-11 15:12:06 来源: 玉林晚报 作者: 记者 庞献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近日,从贵阳飞上海的飞机上,两名成年女子因为一名女童哭闹不止,就把女童从奶奶身边带走,关进厕所里“教育”。视频里,女童哭叫声凄厉,成年女子用手指着女童,用生硬、凶狠、威胁的语气恐吓“不哭了,就带你出去找奶奶”……

生活里,面对儿童的大肆哭闹,一些家长会用威胁恐吓的语言、手段来压制孩子的情绪。“恐惧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莫莫心理工作室的负责人莫华曾接待过一名学生,他顺利考上了一所双一流大学,却因为童年时一次刻骨铭心的恐惧经历,不得不休学就医。

a2d64d69bbc49cf188c741d2eb66e831_W020240909615666917474.jpeg

教育孩子需要做选好时机、做好铺垫。

孩子撒泼哭闹,父母会怎么应对?

两三岁的孩子执意想要某个东西,或者做某件事时,任何有道理的哄劝都听不进去,父母不满足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哭闹不止。面对这种耍赖招数,父母会怎么办?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我女儿小时候一言不合就哭闹,不分场合地躺地上打滚。”市民林女士家有两娃,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超市,女儿要买玩具没得到满足后,就用尽浑身力气一边跺脚一边哭;她一气之下就对女儿说:“我不要你了,你就自己在这里哭个够吧。”然后决绝地转身离开,把女儿留在原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儿子小时候哭闹时,把他关在家门外。”家长刘先生说,当时初为人父,不懂得科学育儿,没办法制止儿子哭闹时,就恐吓说要把他扔出去。“当时儿子才两岁多,一边哭一边用力抱着我的手臂不肯撒手,我硬生生地把他的手掰开,把他锁在门外。现在回想起他凄厉的哭声,又后悔又心疼。”

“恐惧教育”给童年留下创伤

“恐惧教育”是指通过威胁、惩罚,甚至打骂等方式,让孩子惧怕,达到控制孩子行为的目的。经常被“恐惧教育”的孩子,会受到哪些影响?

“他是一个天才型小孩,但因为童年受到过的虐待,大二时不得不到精神科医院住院治疗。”提起李想(化名),莫华仍备感惋惜。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李想从小便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父母离异后,李想由父亲抚养,并被送回爷爷家。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了熟悉的外公外婆,10岁的李想哭闹不止。一天夜晚,因为大哭大闹,李想被爷爷关进了一间“小黑屋”。夜深人静的农村,每一声狗吠甚至青蛙叫都显得格外大声,李想在极度的恐惧下度过了漫长、无眠的一夜,后来导致他一听到狗吠声就抽搐,家人曾以为是羊癫疯。

开学后,李想回到玉林和爸爸生活,开始发奋学习,高三时开始接受心理咨询。高考时,李想顺利考上了一所985大学。高中阶段,优异的成绩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上大学后,李想扛不住了,晚上一听到青蛙叫就焦躁,不得不休学接受治疗。

“这是一种病理性的勤奋,他想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不会再被遗弃。”莫华认为,因为童年的创伤,使得李想性格自卑胆怯,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最后休学。

被压制的情绪和放大的恐惧,会加重儿童的心理创伤

莫华提醒道,当孩子哭闹撒泼时,家长“关小黑屋”式的应对方式,其实是用一种更强大的情绪来压制孩子原本的情绪;孩子被压制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是被压到了内心更深的地方,恐惧的情绪被放大,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创伤;积累多了,慢慢会以各种各样的情绪、行为问题表现出来。

“这些创伤是无法修复的,比如幽闭恐惧症、对陌生环境难以适应、不敢与人交往等。”莫华说,病理性的表现不仅仅停留在孩子容易害怕、哭泣,而是患多动症,注意力无法集中,或是记忆力下降,碎片化的记忆丢失,此外还会给亲子关系埋下仇恨的伏笔。

儿童时期的发展很关键,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带来长远的心理阴影。儿童需要在一个温暖且安全的环境中成长,而非在家长的控制下感到害怕与不安。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以孩子哭闹要买玩具为例,莫华建议,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选择冷处理。当孩子脱离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时,会感到非常恐惧,因此孩子哭闹时,家长可以静静的站在一旁陪伴;此时既不需要向孩子灌输大道理,也不要批评指责,因为哭闹着的孩子也听不进去,而家长平和的陪伴可以向孩子传递自己的态度:爸爸妈妈允许你情绪崩溃,但通过这种手段并不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向孩子提问“是不是很想买那个玩具”,引导孩子描述为什么想要,陪孩子去探索他想那个东西的过程;通过一步步的铺垫和提问,引导和安抚孩子,帮助他们消解情绪,同时建立好规则意识。

原标题:

飞机上,两名乘客将1岁多的女童抱进厕所“立规矩”。生活中,“关小黑屋”式的“恐惧教育”也是屡见不鲜——

“恐惧教育”会给儿童留下无法抚平的创伤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